剛剛過去的一年,國內經濟形勢復雜多變、矛盾疊加,面臨發展速度換擋、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動力轉換的“三大節點”。而對造紙企業來說,環保政策日趨收緊,原材料、煤炭、物流等成本增加,給企業帶來非常大的壓力。晨鳴集團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,通過優化要素配置,強化運行機制,調整產業結構,從“紙業”向“產、融、貿”一體化多元產業集團轉變,實現了企業提檔升級、跨越發展。2016年成為晨鳴集團歷史上發展最好的一年。
憑借頗具企業自身特色的“晨鳴模式”,晨鳴集團不僅經濟效益屢創新高,也為中國造紙行業和其它制造企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啟示。
轉型升級組合“套餐”
在大多數人眼中,造紙行業是被貼上“夕陽產業”標簽的傳統制造業之一。作為行業龍頭企業,晨鳴在規模成本、市場渠道、產品開發及運營管理等方面占據突出優勢。但是伴隨經濟形勢的跌宕起伏和制造業成本的持續上升,這個紙業大亨也面臨著“成長的煩惱”。
晨鳴集團董事長陳洪國清醒地意識到:“塊頭大不等于強,體重大不等于壯,虛胖不行。”與其被動應對,不如主動出擊。他設計了“淘汰落后產能、產品結構調整、多元化發展”的轉型升級組合“套餐”,大搞企業變革,用速度和執行力讓晨鳴成功度過“陣痛期”。
轉型升級并不意味著否定過去,而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從過去的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級,從過去的高能耗向低能耗升級。造紙是晨鳴的主業,也是晨鳴的基石,轉型升級的第一步就是給現有產能做“加減法”——自2011年集團對每個子公司重新進行戰略定位的基礎上,對生產裝備落后、產品檔次低、升級空間小的子公司進行了關停或出售,在集團內部進行了一場大刀闊斧的“瘦身變革”。
給落后產能做“減法”的同時,晨鳴還通過增上新項目,對子公司進行升級改造,給產能做“加法”。近年來,80萬噸高檔低定量銅版紙、65萬噸高檔文化紙、60萬噸液體包裝紙等世界一流項目先后投產,目前,晨鳴高檔產品比重已達到90%以上。在建的還有壽光本埠40萬噸化學漿、50萬噸文化紙、湖北黃岡林漿纖紗一體化項目等。“一加一減”,淘汰了落后產能,調整了產品結構,增添了發展后勁。
原料是造紙的基礎,但造紙用木漿長期依賴進口,成本高昂。為了解決原料難題,晨鳴還利用湛江等項目,成功構建起了林漿紙一體化產業鏈。湛江晨鳴迅速成為晨鳴集團造紙板塊最重要的盈利大戶,有力地支撐起全國戰略布局。
金融板塊盈利超“半壁江山”
在提升高端產能的同時,晨鳴開始布局新的投資藍海,謀求多元化發展。
其中,最值得稱道的是晨鳴董事長陳洪國“舉旗定向”,頗具眼光地提前規劃了金融業務,充分玩轉資本魔方。作為全國惟一一家擁有A、B、H這3種股票的上市公司,晨鳴集團于2013年率先成立財務公司,正式跨入金融領域。開業以來,不斷開展新業務,豐富業務品種。2016年6月,財務公司電票系統獲批上線,并且打通了央行再貼現通道,各項業務全面發展。
2014年2月,晨鳴成立了融資租賃公司,成為中國造紙行業第一家擁有財務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的企業。依托集團強大的資金實力、人才優勢和國際化運作平臺,融資租賃公司在服務于造紙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的基礎上,積極為國有企業、上市公司、優質民營企業、成長性良好的高新技術企業、政府融資平臺等提供融資、增值服務解決方案。
據晨鳴集團金融事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,財務公司使企業的財務管理由“保管型”轉變為“運營型”,并實現了資金增值,下一步將通過擴大同業合作規模,開展產業鏈金融等新業務品種,實現更好更快發展;融資租賃公司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業務風險控制制度,建立客戶分類評價體系,嚴格防范業務風險,實現更加穩健的發展。
晨鳴有個業界知名的“十六字”工作方針,即“打造團隊、嚴細管理、業務精湛、創出佳績”,其金融板塊也是如此。如今,隨著融資租賃公司和財務公司利潤貢獻率迅速提升,金融事業部盈利已經超過晨鳴利潤的“半壁江山”。更重要的是,金融業務為晨鳴轉型與突破帶來了更強的推動力和更大的想象力。
晨鳴將近期的發展戰略確立為以“一個核心、兩翼發展”為主要特征,逐步實現協同發展、互為支撐,提升集團整體業績表現及市場價值,致力于成為“產、融、貿”一體化的多元產業集團。
其中,制造業板塊為金融板塊提供現金流及融資平臺;金融板塊為制造業提供融資通道,推動制造業轉型;通過供應鏈貿易整合行業上下游資源,增強影響力,提高集團整體競爭力和盈利能力。
這一總體發展戰略將引領晨鳴在“十三五”期間實現總資產過千億元,利稅過百億元。